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5日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青海冰雪旅游产业的关心和支持!
省体育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冰雪旅游产业工作,旨在把“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在构建冰雪旅游多元化供给体系、打造大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完善冰雪旅游发展保障上聚合发力,加快推动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情况
(一)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行动计划》(青政办〔2017〕190号)、《青海省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实施方案》(青政办函〔2019〕193号)、《青海省体育局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青体办〔2021〕70号)、《黄河青海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青体办〔2021〕94号)、《青海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青体办〔2022〕66号)等政策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我省体育旅游、冰雪、山地户外等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努力把冰雪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成长极和动力源,对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是目前,全省共有西宁世纪星冰上体育中心、多巴基地冰壶馆、瞿昙国际滑雪场、互助彩虹部落滑雪场、大通康乐山庄滑雪场、西宁北川冰雪世界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冰雪场馆13个(其中滑雪场10个、滑冰馆3个),有互助卓扎滩、门源照壁山等5个嬉雪场。这几年,冰雪运动项目多元化,种类丰富,趣味十足。西宁世纪星冰上体育中心冰球场内,市民可以体验的项目有滑冰、冰壶、花样滑冰、基础滑冰、冰球、短道速滑等,让冰上运动爱好者有了好去处。二是2022年,为积极营造“庆百年 迎冬奥”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深化青海、甘肃两省体育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体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群众参与滑雪运动提供参考,青海、甘肃两省体育局联合开展“庆百年 迎冬奥”甘青滑雪运动胜地评选活动,西宁北川冰雪大世界、瞿昙国际滑雪场、互助彩虹部落滑雪场、大通康乐山庄滑雪场获评青海省滑雪胜地。三是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对接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海东市瞿昙国际滑雪场两家单位参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评选。
(三)人才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加大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邀请高水平滑雪专项教练从不同的角度、结合青海冰雪运动发展的实际授课,参加培训的学员通过考核成为社会指导员。二是深入实施冰雪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西宁市17所学校(单位)布局开展冰壶特色体育项目,组建青少年冰球队,培养速滑花滑等冰上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引领青少年广泛参与冰雪运动。大力支持省冰雪协会、西宁市冰雪协会、西宁冰上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工作。三是做好冬季项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北京冬奥会我省有5名裁判和1名制冰师参与服务保障工作。我省雪橇国际级裁判担任冬奥会雪橇项目国内技术官员,还有担任的职位有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项目国内技术官员、冬奥会越野滑雪项目国内技术官员、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轮椅冰壶项目国内技术官员计时组计时员,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单板滑雪项目国内技术人员等,并且我省自主培养的制冰师担任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项目中方制冰团队制冰师。
(四)赛事活动日趋多样。一是为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启动青海省冬春季群众性冰雪活动,全省各地就策划安排了近百项次的冬春季群众冰雪系列活动,全省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超百万,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冰雪运动的普及,丰富了群众冬季精神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冬季旅游事业发展,为构建国内循环新格局贡献了“冰雪力量”。二是在我省“全民健身挑战日”融入冰雪元素,举办了“全民冰雪健身挑战日”暨青海省首届冰雪运动会,设置了竞技项目和群众项目,除了参赛的473名专业运动员外,共计上千人参与其中,为推广及发展青海冰雪旅游夯实基础。三是积极承办和举办各类冰雪赛事和活动,成功举办国际冰壶精英赛、全省U系列青少年冰壶锦标赛、中国冰壶联赛、玉珠峰登山大会、岗什卡滑雪登山交流大会、岗什卡登山大师赛、岗什卡新年登高活动等,以冰雪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为依托,培育壮大冰雪竞赛表演、冰雪服务行业等新业态,推动青海冰雪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冰雪运动在青海的推广和普及,促进“冰雪+体育”“冰雪+文化”等冰雪旅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我省各市(州)、县(区)的特点、民族风俗和人文地理资源,大力培育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冰雪运动产业。
一是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鼓励成立省、市、县三级冰雪、滑雪运动单项协会,大力推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校园冰雪计划”工程,推广滑冰滑雪等课程,从青少年抓起,培养冰雪、滑雪爱好者和从业者,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形成梯队队伍建设体系,带动普通群众广泛参与冰雪运动,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享受到免费低收费的培训,从而带动冰雪运动健康发展。
二是持续开展冰雪赛事活动。将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和单板滑雪等观赏性强的运动作为城市特色赛事打造,高山滑雪等体验性强的运动作为乡村特点赛事打造,形成城乡冰雪运动互补、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冰雪运动产业结构。广泛举办冰雪赛事活动,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打造品牌赛事。并以多巴基地冰壶馆、西宁世纪星冰上体育中心等冰雪场馆为中心,积极承办国内外冰雪赛事活动,营造冰雪运动文化氛围,重点培育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观赏性强的竞赛表演市场。加快推进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滑雪场等项目建设进度,打造多巴基地滑雪场为引领的冰雪产业,同时弥补我省冬季运动的短板和不足,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冰雪健身需求。
三是培育冰雪体育旅游市场。通过发展冰雪运动和开发冰雪旅游产品以及冰雪旅游精品路线、项目和目的地,拉长冰雪产业链,深挖地方冬春季旅游潜力,积极申报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等,树立差异化品牌意识和精品项目意识,以“冰雪+体育”“冰雪+科技”“冰雪+文化”的体验方式提高品牌竞争力,带动全省冰雪与文化、康养以及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我省冰雪产业市场。
四是加强冰雪产业人才培养。为更好的促进我省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冰雪产业链、扩大冰雪运动消费人群,冰雪运动的管理、经营、培训人才培养,是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强与国内冰雪资源大省会引进人才的同时,支持鼓励我省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引进国内优质冰雪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开设冰雪运动专业和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五是加大宣传拓宽宣传渠道。鼓励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宣传,积极引导大众形成冰雪运动习惯和消费观念。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微信微博等媒体普及冬奥会知识,拓宽冰雪体育文化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的运动中来。
最后,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冰雪旅游产业工作,真诚欢迎您提出更多批评和意见建议,为全省体育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联系人:张建文 联系电话:8165280
青海省体育局
2023年8月15日
Copyright 2014-2022 tyj.qinghai.gov.cn 青ICP备19000552号-1 青公网安备:63010302000015
地址:西宁市体育巷9号1号楼(隆丰国际大厦) 邮编:810000 局办公室电话:0971-8244863 局网站电话:0971-8825512 邮箱: qhtyjoffice@163.com
页面执行时间:62.500毫秒
青海省体育局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